領導力VIP法則 作為一個領袖,我們需要:Vision 一個新的眼光、Inclusion 懂得接納身邊所有的人、Promimity 不只接納也能貼近人心 |
民雄靈糧堂 李國煒牧師夫婦
李國煒牧師夫婦接續過去教會學生工作的根基,領受聖靈「建立一個家、一個學校、一支禱告的軍隊」的異象,並看見社區的需要提出「愛民雄計畫」,引導大學生陪伴小學生成長。十多年來結合救助協會各樣的資源,幫助弱勢家庭學童在課業上、品格上、及自我形象上提升,贏得老師、家長及社區對教會的喜愛及認同。過去所陪伴的年輕人,願意接受裝備成為同工,委身於課輔班擔任志工老師,教導孩子們功課,並陪伴與接納許多特別的青少年;其中更有多位回應呼召踏上服事的道路,成為他們努力耕耘、代代傳承門訓的見證與安慰。
GLS+ 什麼是領導力? GLS+ 20堂課帶你重新透視領導的意義、價值、動力、技巧,一窺領導的奧秘
|
穩定與挑戰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身為教會的領袖,如何在穩定與挑戰中,激發弟兄姊妹,創造更多可能的福音契機呢? |
學習的循環 你是否願意擁抱一種焦慮,因意識到自己不足,需不斷進步與學習的焦慮 |
花蓮聖教會 黎進賢牧師
花蓮聖教會黎進賢牧師從一杯牧師咖啡義賣開始,拓展社區服務福音工作,並用微教會的概念,將做多點聚會方式深植花蓮各鄉鎮部落...
1919營養晚餐 今年將正式推出1919陪讀班營養晚餐計畫,食物銀行將透過各種不同方式,協助有供餐的陪讀班參與這項計畫,例如:媒合不同資源供給食材…等 |
轉化樹與轉化橋 面對一個人,很多時候我們只看結果,卻忘了思想其中的行為,以及最根本的價值觀及信念,透過轉化樹及轉化橋的概念,讓你更準確地去了解一個人… |
責任型領袖與圖利型領袖 責任型領袖與圖利型領袖差異在哪呢?你又屬於一種領袖呢? |
救世軍台中教會 謝文禎牧師
教會在人力有限,財力、物力拮据的情況下,幾乎全年無休的狀況在運作。舉辦銀髮族關懷據點、課輔陪讀班、1919食物銀行和急難救助、台中市長青學苑、C級巷弄長照站、國中小校園品格教育等,他們將施比受更為有福落實在社區服務上,也因此在社區、學區建立了友善服務的良好口碑。 近幾年因著與救助協會連結成為合作夥伴,使他們能更落實在社區服務上。除了讓受助者感受被關懷和陪伴,也有紓困管道透過食物銀行、急難救助金、陪讀班和物資。
屏東民生路基督教會 張哲源長老
屏東民生路教會在2014下半年經過三個月的預備期,在2015年正式加入芥菜種計畫,至今是第6年。 教會非常落實按部就班的執行,全教會因加入此計畫產生明顯的改變 :小組長訓練得到更完整的學習,提升了承擔力、牧者管理上有很大的收穫、同工之間的關係也深化不少。
愛佳培新展望 救助協會成立了一個農業科技公司「愛佳培」,到底農業科技跟我們的宣教還有社區服務有什麼關聯呢?「教一個人釣魚比給他魚吃」更重要… |
1919幸福巴士 發起人彭民雄透過環台騎車的過程中,看到很多偏鄉地區的人吃不飽、穿不暖,某一天的夜裡,他開始思考,他還能為這些人多做些什麼?於是,他開始了1919幸福巴士的活動… |
台灣勞倫斯體育公益計畫 救助協會為了1919陪讀班的孩子,在2016年開始與國際型組織勞倫斯基金會合作,透過體育的方式來陪伴並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啟發團結的力量… |
世代傳承 新化基督愛心之家提供弱勢學生課後陪讀服務,鄰近學校也常會將學生轉介至教會。在這裡透過愛心小舖等平台,教導學生們從當服務生中,學習服侍別人。許多一般人眼中桀驁不馴的孩子,因著阿呆牧師愛的感召,自願回到陪讀班幫助牧師教導弟妹,一代接一代,將吳阿呆牧師的愛,傳承給這些原本難以管教的弱勢兒少。 |
青年領袖栽培 蘇澳芥菜種教會不但牧者是年輕人、同工是年輕人、所帶領的一票門徒也全是年輕人!最感動的是他們彼此用生命影響生命,建造了同工們互信、互諒、會友們互愛的美好關係。雖然教會處於蘇澳這個不起眼的小鎮,但是因為美好的傳承,造就出有自信、有目標、自律有禮又愛主的新世代~! |
個案關懷成長 市府靈糧堂與本會合作關係密切,長期推動陪讀班、急難救助、食物銀行,教會本身成立關懷協助,投入社區服務,關心弱勢家庭的處境。近年來服務過好幾位更生人個案,他們的生命曾破碎不堪,透過食物包、急難金協助他們穩定基本生活,也經由小組弟兄姐妹關懷及陪伴,使他們生命翻轉找到新的盼望。他們從受助者轉爲助人志工,這一路走來都不容易,感謝市府靈糧堂同工們的愛心和願意服事的心。 |
宜蘭方舟聖教會簡介
宜蘭方舟聖教會是由台灣聖教會總會、OMS國際宣教會、以及母會-士林聖教會,三股繩子合力的支持之下,在2005年6月底來到宜蘭,7月隨即開始教會開拓的工作,開拓團隊是由王光華牧師全家五口、一位單親媽媽和她的獨生兒子所組成,從三位大人、四位小朋友(三位小學生、一位幼稚園大班生)開始了宜蘭方舟聖教會,剛開始的名稱是聖教會宜蘭福音中心!
剛開拓的半年期間,我們借用這位單親媽媽家的客廳與餐廳,大約15坪大的空間就是我們舉行音樂夏令營、兒童成人木笛班、小組聚會、及主日崇拜的地方,小小的客廳竟然可以發揮這麼大的作用,真是太奇妙了,感謝主!但是隨著聚會人數逐漸增多,活動空間頗受限制,為了讓教會能有更大的發展,我們決定從巷子裏移出來,租下宜蘭大學附近的一棟三層樓透天厝。
從2005年7月開拓、2009年9月教會自立到如今,我們一直秉持著路加福音4:18-19的異象經文,向弱勢家庭分享福音,也深信主耶穌的教導—『讓小孩子到主面前』,是轉移在地文化、轉化社區家庭的福音策略,所以我們積極地在週間進入國中小校園教導彩虹生命教育、得勝者、青春無悔等課程,並在2007年9月與基督教救助協會簽約合作,開辦免費的國中小課後陪讀班,引進1919食物銀行、急難救助等資源,提供弱勢家庭的孩子課業輔導、社區才藝課程及生命教育,幫助他們渡過生活上的困難。
教會設立至今已經15年,我們的發展速度很慢,沒有驚人的增長與翻轉。然而,當初陪伴的孩子如今已有從大學畢業、開始工作成家的了!為了鼓勵宜蘭孩子有機會在地就業,最近五年我們嘗試在教會的社區服務工作中,提供一些工讀的機會給高中生、大學生,甚至邀請兩位大學生畢業生加入教會全職服事行列,讓他們過去在教會被陪伴的祝福可以延續下去,也使教會全職團隊由牧師師母二人組,擴展成四人團隊!
有人這麼說:「人生的路很長,方向對了,有了團隊,一群人慢慢走,反而走得更快。」這正是宜蘭方舟聖教會一路走來的寫照!祈願在接下來的日子,能陪伴更多的孩子與家庭,發揮生命影響生命的效果,在宜蘭的好山好水好環境中,建立在地如在天的美好國度!
自由成功靈糧堂
自由成功靈堂是由台東靈糧堂所分植出來的,成立也近十年的時間了。成立之初煜清牧師和琇文牧師就開始了課後陪讀班到如今,也因為陪讀班接觸到許多的孩子,也因為對孩子的課業輔導及品格教育,也能夠對每個陪讀家庭給予急難救助、就醫陪伴、社福資源引介等等。
到如今許多孩子被陪伴,家庭被關心,父母也跟著改變了。
這也成為煜清牧師和琇文牧師在成功鎮的繼續深植下去的動力!
得獎敘述
自由成功靈糧堂位在台東縣北端的成功鎮,距離台東市區有著50公里的距離,來回將近就要花上2個多小時,但是煜清牧師和琇文牧師依然在每次的志管人月會中積極的參與也在其中給予豐富的回饋。
不管是1919食物包或是課後陪讀班琇文牧師與煜清牧師總是認真且按著關懷家庭及孩子的需要為主與會中提出適切的狀況讓月會中與眾志管人有很的的討論和發想。
東華浸信會
一年四次的志管人月會,教會無不配合我們參與,因此教會的社區事工也將1919急難家庭救助計畫、1919食物銀行放入服事,深入社區有需要的家庭,同時也培育服事的同工。
教會簡介>
二十年前,美南浸信會宣教士葛佳可牧師和師母有感動來花蓮宣教。於1998年1月成立感恩禮拜。主後2000年林德泰牧師和柯彩華師母接任牧養。2014年從美崙浸信會獨立並成立財團法人。2019年何吉田牧師與高梅菊師母接任牧養。
東華浸信會的異象:建立充滿愛與生命並且熱心傳福音的教會。
新化基督愛心之家
吳阿牧師簡介:
阿呆牧師姓吳,過去是位擁有美國資訊管理碩士及電腦教育博士的知識份子,妻子吳韻玲是出國學音樂靠獎學金獲得兩個碩士並進入博士班的才女。他們在美國住山上的大房子、開名牌汽車,以為人生理當如此過著不愁吃穿的優渥生活。
因著家庭事件開始省思自己的生命,他從掛名的基督徒成為一個願意凡事來到上帝面前,聽神的聲音、尋求祂心意的人。這時,上帝要他改名為「阿呆」,讓他成為世界上最愚拙的人。
當他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時,神藉著環境向他呼召。經過深思後,某天他決定要順服神的呼召回故鄉,於是辦理辭職,賣掉大房子、名牌汽車,帶著妻子遷回臺灣,在台南市新化區頂山腳的稻田中成立新化基督愛心之家教會,照顧老人及小孩。
新化愛心之家教會簡介:
新化基督愛心之家位於新化區山腳里偏僻產業道路上,長期關懷弱勢家庭,也曾幫助沉迷網路的學子重新找到生活重心,成立「愛心小舖」,於每週六上午七時至十一時販售早餐,幫助學生學習服務他人。
新化基督愛心之家於民國九十二年創立,九十七年起落腳現址,並提供弱勢學生課後陪讀服務,鄰近不少學校也常會將學生轉介至教會。因常有民眾到附近運動、騎腳踏車,而暑假期間學生們天天都會到教會報到,愛心小舖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教導學生們從當服務生中,學習服侍別人。
台中平安堂
台中平安堂成立於主後2000年八月八日。是許舜瑜和王鏥櫻牧師夫婦為響應基督教福音協進會『公元兩千年1萬教會,200萬基督徒』的福音目標而設立。
教會起先取名【基督教會小組網絡平安堂】,當時台灣掀起小組教會風,我們也嘗試建立小組教會。但要向政府申請法人團體時,改名【社團法人台中市基督徒平安會】,在台南成立分會後,就取名【台中平安堂】,方便向人介紹。
開拓日期選在八月八日,為了要紀念天上的爸爸,在我們蒙召全職事奉第一天到如今都信實的供應。開拓教會時,我們向天父開列了21項需求,懇求天父供應,天父爸爸在一年之內都全部成全了!連我們沒有求的以色列十天旅遊,以及一部全新的福音車,上帝也都為我們預備了,無限感恩!
今年我們就要進入20週年,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大事誌:
•2000年年底為九二一災民成立中興新村小組。
•歡慶聚會場所從住家移到常青活動中心。
•2001年開辦第一屆事奉學校(3位學員)
•2002年事奉學校一位學生成立南投活水教會
•2002年3月成立台南小組。(後來成為台南平安堂)
•2003年5月購買牧師住屋(190萬3房兩廳兩衛38.9坪加車位)
•2005年開辦課後輔導班,開始與1919合作社服事工,全盛時期,學生超過50位。
•2008年台南平安堂自立
•2014年7位全職支薪同工,6位部分時薪同工。
•2014年2月起舜瑜牧師兼任台灣歸主協會志工會長。(教會安息年2年,由兒子接掌教會運作。)
•2014年第1次海外青年短宣。
•2016年回應全球教會植堂網絡(GCPN)的目標,差派兒子和青年同工開拓【生命樹平安堂】。
•2017年據點遷移至北平二街九號至今。
感謝基督教1919救助協會的一路扶助,讓我們小小教會也能做社服事工,包括學童課輔事工、食物銀行和急難救助金。今年也要開始老人事工。
鹽埕教會
鹽埕教會的母會鳳山教會於1923年在開港填土建設後的鹽埕埔開設「高雄講義所」展開鹽埕教會的宣教歷史。1951年更名為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鹽埕教會
團契與牧區
1.主日學(1923年) 2.聖歌隊(1930年) 3.青年團契(1949)->社青團契(2006)->迦勒青年牧區(2016) 4.女宣道會 (1955) ->婦女團契(1983)->婦女牧區(2016) 5.夫婦團契(1968) 6.松年團契(1986) 7.手抄聖經團契(2001) 8.學生團契(1966)->青少年牧區(2010) 約瑟成長計劃(2005) 撒拉弗敬拜團(2005)
事工委員會
1.獎學金委員會(1973) 2.松年大學委員會(1998) 3.資訊網路事工委員會 4.生命關懷(治喪)委員會5.各基金管理小組
社區事工部
1.國小彩虹生命教育 2.約瑟成長計畫 3.國中得勝者事工 4.1919救助中心
中壢讚美教會
讚美教會成立於民國 2010 年 11 月,長期關懷社區弱勢、獨居老人等…;雖然是個小小教會,卻堅持成為社區中的一盞光。對社區關懷行動,未曾推辭。
陳招財牧師夫婦心中領受馬太福音25章35節「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的感動;決定盡教會所能,幫助弱勢、貧困家庭…。鼓勵弟兄姊妹,人人皆祭司,敏感於「給口渴的一杯水」的社會責任,看見有需要的家庭,主動前往關心、了解並通知教會。
感謝主聖靈的動工,藉由1919食物銀行的傳遞,提升了弟兄姊妹的向心力、凝聚力。教會長期的耕耘有了收穫,除了弟兄姊妹主動參與投入1919食物銀行的服事工作;更是對於獨居老人、貧困家庭願意付出探訪、關心。有受助的家庭來到教會中,不但願意接受信仰,也願意長期委身,目前更是在教會中參與服事。
於2018年10月開始了第一期旺得福的事工,2019年更開設了三期(因為老人們說:他們不需要放暑假),這些傳統信仰社區老人們,可以很自然歡喜的願意踏入教會。
愛加倍基督教會
愛加倍成立於主後2009年,五月3日第一次主日崇拜,於基隆市安一路1號6F。
六月七日下午舉辦開堂禮拜,基隆市眾教會及友堂均來參與祝福。
同年十月成立愛加倍社區關懷協會,開始服務弱勢兒童課後陪讀。
首任牧師為國中退休老師陳仁惠牧師,及其子女英彥傳道、英哲傳道。
後於2016年搬至基隆市中山區中山一路(副堂)
異象宣告:並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宣告愛加倍為健康復興的教會,建立穩定的靈修生活、追求聖靈充滿、實踐大誡命、實行大使命、愛加倍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
社區事工:教會透過節期和社區互動,在社區關懷探訪中,透過急難救助金關懷社區中需要的家庭。兒少部份有課後陪讀班,寒暑假會安排社區服務如掃地、親子活動等。
蒙恩宣教中心阿露伊教會
安朔長老教會也就是阿露伊教會的前身,已故林正行牧師於1987年7月組團到韓國參加亞細亞聖徒訪韓聖會。第二天有幾位同工在禱告中被聖靈感動而提出在台灣設立禱告山的構想。1987年8月14日,在簡易的帳篷裡,舉行蒙恩靈修院(蒙恩宣教中心的前身)第一次特會。因此於2003年7月4日成立了台東宣教學院班, 2007年6月30日舉行宣教學院第一屆畢業典禮,4人取得宣教學士。2014年9月27日舉行第二屆畢業典禮,有9人取得宣教學士。
財團法人蒙恩宣教中心於2007年5月9日完成,取得法人登記書,正式名稱為「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會蒙恩宣教中心」,安朔長老教會遂由長老教會轉入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蒙恩宣教中心,並陸續開拓五間教會及一個宣教站。
得獎敘述:
蒙恩宣教中心阿露伊教會位於台東縣最南端的達仁鄉安朔村,也是在新建的南迴公路森永隧道的末端,距離台東市區有67公里之遠,但是在每次的陪讀班支持性團體時阿露伊1919服務中心的趙牧師和志工老師總是願意起個大早一起前來參與,趙牧師也常在團體當中願意與其他服務中心的志工老師們分享陪讀班的狀況與之一起彼此鼓勵。
協同會球崙教會
球崙教會是一間落實社區宣教的在地教會,附近的復興國小是主要陪讀班服務的學校,與師生、校長都有良好的關係,進到球崙教會,幾乎一整年都聽得到孩子們的歡笑聲,這是一間幾乎不打烊的陪讀班,足以見得教會對於弱勢孩童們深深的愛,球崙教會也堅持供晚餐給孩子,這裡幾乎就是弱勢孩童第二個家。
台灣信義會大道善牧堂
台灣信義會大道善牧堂與黃絲帶愛網關懷協會的沿革
台灣信義會大道善牧堂創立於2004.9.12,創立者為陳昌和牧師。陳牧師於2003年在苗栗的中華祈禱院領受開拓教會的異象,2004年建立大道善牧堂,2006年成立永康善牧堂,後因人力不足,永康善牧堂與大道善牧堂合併。2004年為服務社區成立亞杜蘭全人關懷協會,服務對象為台南市民。因當時台南縣市尚未合併,永康區屬於台南縣,故2006年又成立黃絲帶愛網關懷協會,對象為全國百姓,因此2006年結束亞杜蘭全人關懷協會的運作,改用黃絲帶愛網關懷協會來服務社區。迄今已有數千個弱勢家庭的兒童、青少年受益
新社行道會
教會在1953年由陳、張兩位姊妹在新社街上租屋傳福音,適逢美援發放民生物資,教會逐步奠定基礎;美籍宣教士榮篤愛牧師來台擔任宣教士,首先在豐原行道會配搭服事,也曾經到過新社協助福音事工。
感謝主,因會眾續增便購買現今會堂所在土地並興建會堂,於1960年6月8日正式設立教會。
1966年底,賴瑞欣牧師與劉玉雙師母來到新社成為第一任全職傳道,於1998年7月5日榮退,在新社服事長達32年之久;在賴牧師牧會期間,興建現今三層樓會堂,於1983年1月16日獻堂。1998年6月7日由黎茂生牧師與高美雪師母就任第二任傳道,並於2003年9月7日按立牧職,後經2000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教會因有毀損,在2010年6月修繕完工成為現今教會外觀狀況。
教會於2002年;在救助協會的協助下,開設弱勢家庭課後陪讀事工;展開國小兒童陪讀計畫,至現今。
九二一已逾二十年,教會也陸續開展國高中課陪計畫,當初的兒童也成長為社會青年,甚至也投入教會全職同工擔任教會青年事工。
回顧過往神的恩典,教會於今年六月正逢六十年慶典,期待能在往後成為一個,建立根基、建造家庭,向下扎根、向上結果,立足新社、放眼世界的教會。
東港牧鄰教會
主任牧師:林忠祥牧師
地址: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一段297-3號
電話:08-8336800
歷史沿革:我們看見東港這漁村小鎮,青壯年就業人口外移,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外籍配偶、人口老化等社會問題日趨嚴重,人們的心靈需要有上帝的教會來牧養。二OO六年七月十六日,在『行道會聯會』和母會『高雄牧鄰行道會』的遮蓋下,設立東港牧鄰行道會服事這地。
一、 使命:
二、 異象:
牧鄰人生命更新 — 成為主門徒 / 流出活水的江河—來醫治這地
牧養周圍的社區—OIKOS給恩典 / 復興居住的城市—我是宣教士
建立萬人的教會 — 拓植遍亞洲 / 贏得失喪的世界—福音傳地極
三、 慈善事工:
1919食物銀行vs急難救助
與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合作,成立1919東港服務中心為據點,食物銀行、陪讀計畫、急難救助服務,讓急難的家庭能得著實際的幫助。另有食物銀行的申請服務,幫助在生活上有需要的弱勢家庭得著日常物資的幫助。
1919弱勢家庭孩童課後陪讀班
東港漁村人口外流,有許多隔代教養、單親、新住民家庭的弱勢家庭孩童,教會於每週一至週五下午辦理免費課後陪讀班,接納許多因家庭經濟困難或家庭失能而無法被照顧的孩子,協助他們課業輔導,並利用完成課業後的時間,教導品格教育。
社區讚美操
讚美操為宣揚基督福音,為培養個人靈命增強體能,提昇身、心、靈健康,關懷社區人群。以詩歌來作體操,邀請社區居民一起運動健身增強體能,進而關懷參與的社區居民,建立美好關係,並分享福音的好消息。
兒童品格學校
透過各種方式啟發兒童智慧及想像空間,以學習好品格(愛、順服、誠實…等),培養孩子穩定成熟的性格、學習健康的人際關係,落實品格生活化。
印尼團契事工
東港主要產業以捕魚為主,引進許多『漁工朋友』尤其漁工朋友離鄉背景,許多基督徒因信仰心靈關顧,很需要聖靈的工作。教會以神的愛為出發點,接納並幫助他們。印尼團契服務中心成立的初衷在堅守信仰精神,成為上帝的僕人謙卑服事,看見漁工的需要,並成為服事他們的器皿。
暑假主題營隊
結合行道會的各教會短宣隊及美國短宣隊辦理各樣主題營會,音樂律動、戲劇品格教學、互動式英語故事培養團隊合作、建立個人健康自我形象。
校園事工/國中得勝者
透過得勝者事工及高中社團活動,分別接觸東港國中、東新國中的學生,透過課程及其他教會活動與青少年建立關係並給予正確的品德價值觀,進而認識耶穌基督。
龍潭豐盛靈糧堂
創立於2008年,是由一群愛主的弟兄姊妹,因為神所賜下的異象,看見這個世代兒童與青少年需要更多關懷與牧養,所以積極回應神的呼召而建立。
教會開拓之初缺乏人力、物力與經費,所需花費全是十幾位弟兄姊妹用奉獻甚至去貸款來支持。但是即便在如此艱困的環境下,神的恩典依然充滿於教會之中。
教會一開始就投注心力於兒童事工,包括與1919救助協會合作成立陪讀班,週六聖誕兒童劇團、兒童主日學、寒暑假夏令營以及青少年方舟團契等。雖然豐盛靈糧堂是個小教會,但是努力為主發出大亮光,期盼所牧養的兒童青少年可以成為未來天國的精兵。
我願意教會
我願意教會成立迄今已有22年,教會在南港區服務也有10年之久。教會秉持基督的愛心與真理,以「我願意」"I DO" 的態度;透過培訓與舉辦各類活動,使人能得著身體、心靈、社交與職能發展全方位的關懷與建立;同時,培養一群富有熱忱且具有專業知能的關懷義工進入社區,服務每個家庭及社群,以增進家庭的幸福美滿,營造活力的社區並促成健康和諧的社會。
社區服務項目:
1. 2008年9月成立「我願意I Do1919服務中心」,與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合作推動「1919救助網絡專案」,提供急難救助服務 (重大災難救助、個案急難救助、食物銀行) 與社區服務工作。
2. 2009年成立「I Do課後陪讀班」,目的是免費幫助社區中經濟弱勢的孩童,提供孩童一個既安全又正向的學習環境。每年定期舉辦寒、暑假兒少營會、年節活動 (元宵、中秋、端午)、母親節感恩餐會、父親節樂樂親子棒球比賽、暑假親子營會活動、聖誕音樂戲劇餐會...等,關懷陪伴社區兒少及其家庭。
3. 因應高齡化的社會及幼兒照護之需,2014年開始了「幼兒親子共學」和「長者健康促進」等兩個社區服務工作。2015年長者健康促進事工通過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審核成為南港區萬福里第一個老人活動據點-「 I Do旺得福長青活動中心。」
4. 為了能幫助和服務社區所在的經弱家庭的學童,2020年通過北市社會局的審核成立了社區兒少據點,更有效地加強與社區所在數所小學和國中的聯繫和合作。
五結長老教會
宜蘭五結長老教會,創設於1960年6月6日,由羅東長老教會陳耀宗牧師與加拿大宣教士戈德恩博士(1953~1962在台服事)設立
1961年至1974年期間,由於傳道者的調動,教會事工無法拓展,五結教會處於停滯階段。直到1974年4月教會重新展開福音的傳播工作,教勢重振至今;該教堂幾度因年久毀損及地震因素,維修改建,2017年終因主樑斷裂拆除重建,定於2019年11月舉辦新教堂獻堂典禮。
馬太二十八19-20: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教會看見社區的需要,想盡辦法進入社區,在禱告中領受了:
哪裡有教會,哪裡就會有希望;
哪裡有教會,哪裡就會有醫治;
哪裡有教會,哪裡就會有恢復;的宣教異象,
同時呼應啟示錄22:2 在河這邊與那邊有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乃為醫治萬民。
我們相信
(五結教會)的宣教理念加上(生命樹全人發展協會)的服務方向,來日必定進入卓越並領受生命復興的應許
五結教會即將邁入設教61年,從貧瘠之地慢慢的在考驗中茁壯,現今成為五結鄉新地標,五結社區的好鄰舍都期待著五結教會全新服務據點的展開。
五結教會的社區5大異象和使命
*一個主軸 (上帝的話)
*兩大區塊 (社區長者事工、社區陪讀班事工)
*三重改變 (資源連結、聖經實踐、服務據點)
*四種影響
1.以愛實踐個人生命
2.以愛恢復家庭和睦
3.以愛更新社區風氣
4.以愛修復環境生態
*五大實踐策略
1.關係-社區鄰舍成為我們的夥伴家人。
2.邀請-邀請社區夥伴家人共同維護社區環境。
3.參與-節期活動、服務據點、支援人力,鼓勵社區夥伴家人參與。
4.分享-主日設立名人講座與主日愛宴,邀請並陪伴社區夥伴家人參與。
5.陪伴-我們積極分配並認養陪伴社區夥伴家人。
淡水毘努伊勒靈糧堂
淡水毘努伊勒靈糧堂前身為台北純福音竹圍分堂以及淡水毘努伊勒會,後來被板橋靈糧堂接納成為子堂,也搬遷過許多地方,現位於新北市淡水區好旺角社區地下一樓,旁邊緊鄰新興國小、淡江高中以及真理大學。
教會成立陪讀班至今已邁入第10個年頭,現在週間陪讀班小學生約10位,國高中生將近20位,週日下午「鷹的學校」,有才藝班、樂團以及團契,參與的孩童約10位,國高中生約30位。教會透過節期和社區互動,也透過食物銀行、急難救助金關懷社區中需要的家庭。
使命:
愛耶穌,跟隨耶穌,將人帶到神的面前
異象:
與神面對面認識祂
浸信會聖光堂
【使命】
1987,黃懋昇牧師:立足聖光、心懷中華、放眼世界、廣傳福音
1997,譚國才牧師:去萬民中建立生生不息教會、彰顯基督捨己大愛復活權能
【植堂策略】
目標:進入各個社區,建立人數200人的中型教會。集眾聖光堂之力,奉獻支持植堂;每次植堂至少從50人開始
【各堂會設立時地】
1961/10 : 在基隆暖暖區過港路107-2號設立佈道所 (1967/4在過港路92號建堂完成)
2006/01 : 在基隆安樂區麥金路長庚醫院設立主日崇拜點直至安樂聖光堂成立
2009/08 : 在基隆安樂區樂利二街62巷273號分殖安樂聖光堂
2013/07 : 在基隆暖暖區東勢街28-1號分殖暖暖聖光堂
2013/07 : 在基隆中正區信二路296-1號2樓設立聖光學青中心,學青中心成員來自各堂, 每週六聚會。
2018/12 : 在學青中心分殖東岸聖光堂,開始成人主日崇拜聚會
【簡史】
1961/10/1,在信二路基隆浸信會二位美南浸信會差會的宣教士──郭樂義(Miss Lois Glass, 1907-1998)及歐德敏(Miss Jennie Turner Alderman, 1908-2001)的帶領協助之下,聖光堂佈道所在基隆市過港路107之2號成立。當時派浸信會神學院學生鍾平山到此任傳道。1963年,原在基隆女中教英文,後蒙呼召,並自浸信會神學院畢業的黃懋昇接任傳道一職,成為聖光堂第二位牧者,直至1997退休轉任顧問牧師,由譚國才牧師接棒。譚牧師自小在聖光堂成長,畢業於台大碩士班後,1987蒙召進入浸信會神學院,取得道學碩士,1991年按牧,1992至1997夫妻一起在美進修,譚牧師取得美國德州浸信會西南神學院神學博士,返國後接任聖光堂主任師一職。在牧者及弟兄姊妹同心努力之下,迄今分殖3會堂。目前,4堂1(學青)中心崇拜總人數約426人。
【現任牧者】
主任牧師:譚國才牧師(1987~迄今、義務職)
暖暖聖光堂 : 林高玄牧師(2010~迄今)、蔡昀蓉傳道(2020~)
安樂聖光堂 : 黃德城牧師(2016~迄今)
過港聖光堂 : 柯耀庭傳道(2017~迄今)
東岸聖光堂 : 古文峰傳道(2017~迄今)
聖光學青中心 : 曾傳明傳道(1997~迄今、義務職)
【各堂聚會人數】
2019平均 |
過港堂 |
安樂堂 |
暖暖堂 |
東岸堂 |
學 青 |
總 計 |
主日 |
88 |
99 |
126 |
43 |
70 |
426 |
兒主 |
41 |
17 |
27 |
- |
- |
85 |
【近10年受浸總人數】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6 |
31 |
22 |
11 |
23 |
18 |
39 |
20 |
44 |
56 |
【社區事工】
安親學園
眼見台灣M型社會現象日趨嚴重、家庭解構崩壞,2003年10月,過港聖光堂開始成立安心學園。2013年,暖暖聖光堂亦開辦安心學園。歷年來在聖光堂安心學園成長的兒童之中,有些已進入大專、國、高中,他們當中,有的仍持續參加聖光堂各樣青少年活動,成為健康成長的青少年。這個以關懷照顧弱勢或單親家庭為宗旨的學園主要工作為:學期間提供弱勢單親兒童免費課後輔導、品格教育、餐點,寒暑假則有才藝營、冬夏令營等活動。安心學園的設立,祈使父母安心,也讓弱勢孩童不輸在起跑點上,讓我們的下一代更有前途希望。
運動社團
各堂均有讚美操、暖暖堂另有桌球和核心肌群訓練、過港堂有腳踏車隊
歡迎一起來運動,「享瘦」健康!
暖韻合唱團
這是聖光堂所贊助支持之社區合唱團,2001年成立。歡迎17歲以上、愛好合唱音樂之男女參加。每週六下午3:00-5:00在過港路本堂練唱。
1919急難救助
聖光堂積極參與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之各項救助工作及資源募集活動。除關懷訪視社區內面臨各項急難、家庭問題、身心障礙及心靈憂傷的個案,並提供必要之心靈慰助與急難救助。遇有全國性重大災難,動員本堂志工、器材、資源,提供必要之救援服務。
溫泉長老教會
一、溫泉部落人文環境
溫泉位在台九線轉東66鄉道上,對外交通以台九線省道、南迴公路和南迴鐵路為主,行政區域上係屬太麻里鄉金崙村裡其中一個小部落(15至17鄰聚落)將近100戶。
溫泉部落是以排灣族為主要族群,目前部落約有101幾戶,人口數約三百多人,部落信仰以基督教會主。部落家庭狀況有單親、隔代教養和中低收人家庭。族人職業以務農為主,也有板模工和工地臨時工。部落人口結構以老人、國小和國中生為主,青、壯人大都外謀工作或就學。
二、教會歷史
在1961年(民國50年)左右,由謝勇牧師的前導下,基督教的福音正式的進入溫泉部落,歷經了許加禮及張武雄相繼來此傳福音,在初期就有六、七戶信主,但是那時還沒有一個地方禮拜,有時候大家都走到金崙聚會,直到當地族人利先野傳道時就有十一戶的信徒,1967年利先野就帶著眾信徒用茅草蓋了第一間的禮拜堂,不料於1973年部落遇到洪水將茅草式的教會沖掉,將近有一兩年的時間信徒都無法坐禮拜,不然有的就隨著浸信會一起聚會。
到了1976年區會派林文吉傳道來此牧會時,他重新找回原本長老會的信徒並帶領大家建造了磚牆瓦房的禮拜堂,此後信徒在上部落有了一個固定聚會的地方。又在1980年左右正值靈恩運動的時期,信徒的靈命受到很大的造就及復興,信徒人數快速的增長大家樂意的奉獻教會也有了一定的積蓄,看到目前破損不堪的禮拜堂後信徒們開始有了建堂的計劃,終於在林金明傳道在此牧會的時候,於1993年間破土興建二層半總坪數大約有一百五十坪,歷時六年的工程終於在1999年的二月獻堂(現今教會歐式建築)。
三、目前教會在部落所推動的工作:
1、成立兒少課輔班:
A、提供課後照顧及晚餐。
B、培養學習環境及才藝技能,例如:樂器、音樂才藝、電腦視訊教學
c、品格教育:讓孩子從小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品格態度。
2、成立溫心咖啡工坊:
教會在2016年開始了溫心咖啡的營運,用來做為部落教育館的籌備基金提供部落媽媽工作機會、增加部落青少年實際的工作經驗以利儘早進行未來的生涯規畫。
3、青年返鄉計畫:
未來在寒暑假有部落返鄉工讀計畫,透過溫心咖啡培養部落孩子們正確的職場態度及倫理,及早幫助他們了解個人的工作特質及需求
A、提供青少年實際的技能訓練,提升孩子們的生活技能。例如餐飲服務、烘培、廚房學習等。
B、提供打工機會並給予工讀金,讓貧困的孩子有生活零用金。
C、連結部落青少年,落實部落的服事工作,例如定期打掃部落、部落文化學習營等。
另外溫心咖啡工坊也成為一個平台,讓部落的大專生運用在學校習得的技能,結合部落在地的產業例如紅藜、小米、洛神花、在地放牧蛋等,製作了手工餅干、洛神鬆餅、洛神炒飯等產品在販售。
4、發展部落產業計畫:
教會為帶動部落產業也在去年底成立雜糧產銷班,部分農作在溫心咖啡寄賣。期盼凝聚部落力量一起推動在地產業的發展。
得獎敘述:
位於台東縣金崙村的溫泉長老教會與救助協會合作四專案:課後陪讀班、1919食物包、急難救助金、旺德福俱樂部。牧師和師母全心投入在自己的部落之中,從長者到學童都和協會有很好的夥伴關係。
牧師為了使青年能夠在家鄉有工作的機會,也開設了溫心咖啡使年輕學生有工讀的機會。
美崙浸信會
參與1919急難家庭救助計畫、1919陪讀班、1919食物銀行、1919旺得福俱樂部、2019參與0206地震救助
教會簡介
1961年11月由台北廈門街浸信會開拓成立佈道所,盧邦倜牧師為首任牧師 。1978年10月成立教會 1980年3月蕭平牧師師母到美崙浸信會牧會,2013年蕭平牧師榮退, 蔡志堅牧師接任主任牧師。美浸根質於大誡命(馬可福音12:29-31)和大使命(馬太福音 28:18-20 以「愛神愛人 傳福音」作為使命宣言,領受七大異象(服務人群、建立教會、 小組植堂、連結教會、聚會目標、大陸宣教、世界宣教)作為事工推動的主要方向。同時美浸是一間尋求神的心意,向聖靈工作敞開、接受現代詩歌敬拜的小組教會,而美浸最看重的 是回應大使命,積極地傳福音、植堂和宣教。2016年開始設立美浸事奉訓練學校,為教會的未來預備領袖人材,同年建置城市福音網絡,進入多點敬拜的主日聚會模式,教會開始更積極差派長宣宣教士往跨文化地區宣教。目前在花蓮當地有四間福音:北埔、北昌、以馬內利及瑞穗,三間學生中心:東華、果子及國風,且有一間飛躍職場關懷中心,還有針對各種不同族群的服事:榮家救恩堂及愛班聚會點,教會所屬佈道所已經獨立的有碧雲莊浸信會、玉 里懷恩堂及東華浸信會,尚未獨立的有鳳林客人之家及台東新站浸信會。海外宣教的領域遍及中東、東南亞及不同的限制地區,除了固定時間有短宣隊前往之外,並且差派長宣宣教士 與扶植當地的同工,建立教會與各式的工作點 耶穌說他的門徒是「地上的鹽,世上的光 。」(馬太福音5:13-14) 教會在所在的地方要發揮鹽和光的功能,美浸自我期許能成為一 間被神使用在社會上具有關鍵影響力的教會,也是一間植堂、宣教的訓練中心、差傳的基地 ,就像初代的安提阿教會一樣,過去安提阿教會差派保羅、巴拿巴出去宣教,將來也會有許 許多多神的僕人從美浸被差派出去,到台灣、到世界各地去傳福音、建立教會。
花蓮聖教會
參與1919急難家庭救助計畫、1919陪讀班、1919食物銀行、1919旺得福俱樂部、2019參與0206地震救助
花蓮聖教會:參與1919急難家庭救助計畫、1919食物銀行、1919旺得福俱樂部、2019參與0206地震救助+芥菜種教會五年轉化計畫暨1313牧者小組並寧法神學院開設2個上課點並開拓微教會
教會簡介
花蓮聖教會(oikos洄家)是一間充滿年輕、活潑、創意,以佈道為導向建立的新型態教會。當你走進這間教會,可以從各種佈置上發現巧思,每個角落的裝置藝術都有意義,來到吧檯前,牧師會泡一杯咖啡跟你聊聊心事、為你禱告,上帝的恩典與愛就這麼簡單傳遞給每一位來到花蓮聖教會的朋友心中。
台南平安堂
台南平安堂,位在台南市東區鄰近夢時代購物中心,附近有三間小學(崇學國小、東光國小、復興國小),兩間國中(復興國中、後甲國中)。教會成立十二年多,秉持的異象為「看見需要、連結資源、傳揚福音、帶出轉化」。多年來我們重點的事工為:為脆弱家庭的孩子們打造一個成長空間,提供安全、營養、正向的環境,並且將耶穌與祂的教導帶給孩子們,我們看見他們不只學習在一起、打鬧在一起,他們認識耶穌、學像耶穌、跟隨耶穌,甚至成為耶穌的精兵。教會的空間成為他們第二個成長的家,在生命的各個層面都豐富的成長!我們期許他們將來成為世上的光和鹽,對他們所處的環境,帶來美好的影響力!
我們第二個重點的事工為:為年長者的生活增添色彩!許牧師我們的大家長有鑑於年長者隨著年紀增長,行動範圍侷限,生活的關係線逐漸單調薄弱,召聚年長者每週活動,一起唱歌、一起遊戲、一起讀經、彼此關懷代禱。甚至每季找尋郊區地點郊遊,共享餐點。讓年長者的生活充滿歡樂,感情生活更加豐富,彼此的需要有更多關懷傾注,是生命健康來源!
台南平安堂,我們看見天父、耶穌、聖靈使這個地方,這一群他所愛的兒女們,享受真實的愛,雖然不完全,碰碰撞撞、就是衝突了也是在愛中繼續前進,這裡喜歡真實,因為我們的天父耶穌聖靈,是如此真實!
東石靈糧福音中心
當地簡介:
氣候變遷深深影響嘉義的海邊東石,東石鄉的特色是美麗與哀愁,有著牡蠣、候鳥與溼地的美麗,亦有地層下陷、海面上升、極端氣候、土地鹽化、人口外移的哀愁。然而我們相信,主耶穌正透過困難開啟恩典的門,帶領我們一起來轉化東石。
教會簡介:
感謝神啟示「轉化」的異象。民國101年11月24日東石靈糧福音中心開堂,服膺台北總部的使命宣言「建造榮耀的教會,使神的國降臨!」宣告建立「愛主的門徒,幸福的家庭,榮耀的教會」。東石靈糧福音中心位於東石鄉永屯村,周圍人口少,主要是農漁民及新住民,為基層人士的福音中心。透過課輔班、社區活動、新住民及青少兒童關懷輔導、急難貧困家庭扶助等,服務鄉村,深耕土地,使生命蛻變,鄉村轉化。
教會七週年慶(2019.11.24)
東石靈糧福音中心太保聚會處兒童點心班課程
兒童故事館合照(2020.01.04)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台中教會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台中教會(簡稱台中教會)係臺灣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在臺灣一百多間會所轄下之教會。台中教會於主後一九四九年於民族路成立,三年後遷至台中市北區太平路,之後主後一九八七年又遷至北區中華路迄今。
我們的使命是向台澎金馬居民宣講聖經真理,包括三天使信息永遠的福音。引領人歸主,培育並裝備成為門徒,預備迎接基督的復臨。
目前台中教會聚會人數約七十人左右。教會組織架構以堂董會為決策單位,由長老、首席男女執事、各部門負責人所組成。
十年前,台中教會加入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成為合作伙伴教會。承辦協會陪讀班、急難救助、食物銀行等業務。期間,因著協會提供資源而受惠之民眾不計其數。其中,陪讀班成為台中教會最好的福音平台;有許多孩童、少年藉此平台接觸福音,受洗歸入基督的名下。
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太28:19)未來,我們希望繼續和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合作,成為社區會光和鹽,把福音傳給更多未信主之人,一同完成主所託付的去使萬民作祂門徒的使命。
芬園靈糧堂
2012年史培勳和李子微這對年輕的牧師夫婦來到彰化芬園,在這個窮鄉僻壤、以老人與小孩居多的鄉鎮開拓教會,同年,5月20日「芬園主恩靈糧堂」正式成立,前半年,更與當地街訪鄰居、學校建立關係,看見弱勢孩童的需要,因而成立「鹽光社會福利協會」開設免費課輔班,關懷服務超過50位的弱勢家庭子女。主日聚會也從3位成人、2位兒童開始,經過幾年的開拓,教會日漸茁壯,不僅成為一間醫治人心靈的心靈醫院,更是充滿歡樂和溫暖的地方,目前共有10位同工為神服務,聚會人數約在75人(成人25兒童36青少年14)。
覺民教會
沿革
• 覺民教會成立於1993年7月,創堂牧師為林滿香牧師。
• 2003年蕭家勝牧師申請成立法人團體,經政府核准登記為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浸信宣道會高雄覺民教會迄今。
• 現任牧師為雪新心牧師。
宗旨異象
人人讀經 知行真理
凡事禱告 主裡相愛
聖潔敬拜 榮耀基督
盡心事奉 成聖生活
國度宣教 嬴得社區
事工簡介
一、彩虹愛家生命教育
二、得勝者品格教育
三、燕巢戒治所生命教育
四、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1. 救助協會事工
(1)1919一般急難救助
(2)食物銀行
(3)旺得福長者俱樂部
(4)弱勢家庭子女國中及國小課後陪讀班
2. 基督教芥菜種會認養童
3. 基督教安得烈慈善協會
4. 社區(寶安里)長者關懷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
![]() |
![]() |
‧得勝者教育
![]() |
![]() |
‧芥菜種會認養童家訪
![]() |
![]() |
‧燕巢戒治所生命教育
![]() |
![]() |
‧1919一般急難救助金發送/1919食物銀行發送
![]() |
![]() |
‧國小陪讀班 / 餐點
![]() |
![]() |
‧國中陪讀班 / 週三陪讀才藝課
![]() |
![]() |
‧旺得福長者俱樂部 / 社區(寶安里)長者關懷探訪
![]() |
![]() |
佳義長老教會
會址:屏東縣瑪家鄉佳義村76號
設教:主後1952年8月5日
獻堂:主後1995年6月2日
電話:08-7990072
傳真:08-7990072
部落宣教史:
一、 萌芽期
1949年屏東基督教醫院的義診來到本村,伴隨著傳道的事工,讓本村居民初次聽到福音,但還未有固定的形式和方式來傳揚,直到隔壁涼山部落有一位熱心愛主的弟兄曾學龍先生與他的一位三地門鄉的朋友ti vaung弟兄連結來到本村一戶一戶走訪傳道,還有一位至今讓人懷念崇敬,她的傳教事蹟至今仍讓信徒津津樂道的姊妹─吳金碧姊妹(首任婦女會會長)。 她本是瑪家村人,1960年舉家遷至本村,本著對福音的熱忱和主的忠誠,熱烈地在本村宣教,教導婦女熱切的禱告與宣教事工,並經歷神奇妙的恩典。 基督福音迅速傳開,認識主並得救的信徒日日加增。
二、 成長期
1953年林泉茂傳道師適時的被長老教會屏東中會山地部派駐本教會,教會那時慕道友們沒有固定的處所與時間聚會禮拜,於是經大家商定議決建造第一座禮拜堂,當時的桌椅以竹子,地板用泥漿鋪設,相當刻苦。
1955年6月1日再次動工興建磚造教堂及牧師館,同年8月30日完竣,舉行第二次感恩禮拜,10月12日獻堂典禮禮拜。1956年林泉茂傳道師調往馬兒教會,並由許別江傳道師派駐本會,並在當年本會組織漸趨完善,有了小會和長執會的設立。
三、 茁壯期
1961年中會派任高華夏牧師為本會首任牧師。1963年經大會議決以10萬元重建磚造瓦片的教堂與牧師館。
1963年6月竣工,並於同年10月舉行獻堂典禮暨設教10週年感恩禮拜。
1982年教會決議建造鋼筋混泥土磚造禮拜堂及牧師館之浩大工程,在同年7月1日又聘任林建二牧師為會第二任牧師。經過十年的籌劃及信徒奉獻,於1995年三層樓教堂及牧師館於焉完成並舉行獻堂典禮。,林建二牧師駐牧長達25年後,2006年10月30日辦理盡程退休感恩禮拜。
2007年聘任王德成牧師為第三任牧師並展開興建教育館的重責大任,在 神的帶領及全體信徒同心協力之下,於2011年4月9日舉行續聘王德成牧師暨落成起用感恩禮拜。
2011教育館落成啟用,為落實社區宣教並因應社區需求,擴展上帝的國度,於2011年4月9日舉行落成啟用暨王德成牧師續聘感恩禮拜。如今多用途的運用在松年大學、老人關懷據點、兒童陪讀班和食物包的發放等,藉由不同的管道撒下福音的種子,在其中必定看見神奇妙的作為。
2012景如.法拉卡斯就任本會傳道師,並派任於佳義高雄分會牧會(現昌源教會),2016設立支會由中會直轄,並於2019年7月6日封立為教育牧師,目前已回到佳義長老教會牧會,負責社區宣教在佳義國民小學的生命教育、教會的兒童主日學、青少年團契、青年團契、婦女團契、弟兄團契及教會有關教育方面,包含推動教會讀經班、團契查經班,鼓勵長執參與中會培訓、彙整會友見證集、培育教會年輕世代,持續社區宣教並培育同工、協助小型教會事工等,並負責教會的協會辦理之社區宣教行政事務含兒童課後照顧兒童課後加強班、松大暨老人關懷據點、老人日間照顧及生命教育等關懷「讓愛走動、社區宣教」「資源連結、互相效力」等面向進行牧養工作,和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食物包的發送,;他另依序感謝一路上鼓勵、陪伴並為他代禱的牧長、親友、家人,最後許諾在決志並跟隨上帝的路上竭盡所能,「祂必興旺,我必衰微。」。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青葉教會
堂主任:趙光平教士
地址: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光復巷62號
電話:08-7965270
歷史沿革:1954年9月傳教士林德金奉派至本村宣揚基督復臨的信息,當時,美籍高哲儒牧師為南區區主任常開佈道會,伴隨著台安醫院醫護人員義診,打開人心接受耶穌督為個人的救主。
於1958年間,因為聚會的地方已不敷使用,信徒們努力工作奉獻開始興建教堂,在大家同心熱動下,建堂順利完工,由呂嚴傳教士獻堂成立教會。
一、使命:
我們的使命:向青葉居民宣講聖經真理,包括三天使信息永遠的福音。引領人歸主,培育並裝備成為門徒,預備迎接基督的復臨。
二、方法:
在聖經的引導下,以下列方式進行這項使命:
(1)宣講:遵從基督所託付的使命(馬太福音28:18-20),向青葉地區居民宣講一位大有慈愛的上帝,藉著祂獨生愛子救贖世人而犧牲生命。承認聖經是上帝旨意無誤的啟示。宣講完備的救恩信息,包括基督復臨及十條誡命中有關安息日的永存性。
(2)教導:我們承認發展人的心智與品格乃是救贖計劃的根本,使世人更充分認識上帝並有關祂聖言和祂所創造的宇宙。
(3)醫治:聖經強調全人健康原則,我們首要之務即保健預防、治療疾病,藉著為貧困和受罪壓制的人服務,我們與慈悲的主基督合作進行恢復全人健康的工作。
(4)培育:我們強調所有成員心靈持續性的成長和發展;我們培育新加入的教友,教養他們過正直的生活、訓練他們成為活生生的見證人,並鼓勵他們回應順服上帝的旨意。
三、異象:
我們看見聖經偉大預言的終點,即上帝計劃將一切受造之物恢復完美,與祂的旨意和公義完全和諧。
【我們看見在戰鬥的教會中】
教會全體信徒得蒙聖靈恩膏,重生得能力。
教會全體信徒以恩賜為本,參與佈道服與服事。
教會全體信徒在基督裡合而為一,建立教會。
教會全體信徒全力參與社區服務,建立社區事工。
澎湖浸信會
澎湖浸信會於1973年由高雄浸信會差派同工前來馬公市開拓聖工,歷經幾任牧者46年的耕耘,目前由吳正一牧師以及吳中一傳道牧養,本會異象為福音遍傳、建立門徒、效法耶穌、切實相愛、神得榮耀,我們願在澎湖地區為主大發熱心,完成大使命。
廣福長老教會
創立於2014年,是中壢長老教會開拓的支會,教會長期致力於推動社區事工,並與1919救助協會有密切合作,提供長者服務(旺得福方案)、兒童課程(多元才藝班-桌遊和團體動力),自2019年9月起加入全聯惜食計畫,善用企業資源分享給弱勢家庭。雖然教會小同工不多,但集結大家的努力,一同為主做工,期待能將福音分享到社區更遠的角落。
竹北長老教會
竹北長老教會設立於主後1956年10月9日。1965年購地建堂,1987年升格堂會。2004年(50週年)時開拓「六家堂」,並於2008年在「新豐」拓增佈道所,且在2019年於竹北西區開設聯興堂。
本會另設立「新竹縣觸愛關懷協會」,特別關懷弱勢家庭、學童,目前分別於竹北、聯興、六家及新豐設立課後陪讀的福音據點。
基督教福星教會
一、緣起
對基督徒而言,探訪就像呼吸一樣,是那麼平常的一件事!但我們的上帝就是能使用平凡來完成祂愛世人的工作。2012年開始,因著探訪晨曦會弟兄的家人,我們開始了苗栗的探訪工作。起初的我們並沒有多想些什麼,只願上帝的救恩能臨到這些因毒品而痛苦的家庭,但這看似平凡的行動,上帝卻要使用它在苗栗這地建立教會。
苗栗除了是台灣北部客家大鎮外,根據警政署2014年統計資料顯示,此地的吸毒人口比例為全省第三名。我們心中常思想,客家人是非常看重家庭和教育的,為何此地的年輕子弟會如此?我們深信唯有教會能發揮屬靈的功能和影響力去轉化個人、家庭以及學校,相信靠著上帝的恩典,此地會不再一樣。
然而2015年教勢報告也告訴我們:苗栗縣、雲林縣及外島的基督徒比例少於3%,客家族群一向都被稱為硬頸的客家人,連對基督福音都是硬頸的。每每我們走行到苗栗,內心不由自主地產生對此地靈魂得救的感動和急迫感,特別是為此地禱告時總是淚流滿面、呼求主拯救這地。這是我們為什麼選擇在此地的主要原因:「從上帝來的感動和呼召」!
經過三年來的撒種、耕耘,所接觸的未信者對福音是柔軟的,我們知道莊稼已經熟了;而禱告中上帝也告訴我們: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15:20),所以我們選擇了苗栗市北方做為我們的據點,在2017年3月正式成立教會。這是一間從零開始的福音據點,我們有願意全然委身、付代價的同工,還有一群渴慕得著上帝救恩的羊群。在各樣資源缺乏的情況之下,我們唯有倚靠上帝、禱告尋求祂的供應,雖有一關關的難關,但主帶領我們關關過,因為建立教會是祂的心意、祂的工作,而我們只是卑微、卻蒙祂極大恩典被祂使用,成為上帝恩典流通的管道。禱告:願主施恩、憐憫這地。
自2012年至今,經過6年的時間,我們長期關顧一些弱勢的家庭;2017年的聖誕節前上帝透過更生團契「天使樹活動」,讓我們接觸一些受刑人未成年的孩子。這些孩童大多是隔代教養、家庭失能的家庭中的兒童,更有孩童因此無法接受正規的教育,我們深深感到這些孩童需要投注更多的愛、關顧和資源,好使他們可以在健康、愛的學習環境中成長。於是我們不住地向上帝禱告:求主親自預備。感謝主!祂是垂聽禱告的上帝。自2018年2月中旬經過學校、鄰里長的轉介,有近10位的兒童新加入我們的「幸福種子課後照顧」,而目前共有40位弱勢家庭的兒童。我們不只期待目前照顧的孩童能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課業進步,更希望他們的品格能被形塑;此外,我們也期待藉著深入關懷弱勢家庭,使得他們的價值觀改變,用積極的態度來面對人生、養育孩子。
二、任務
1. 舉辦各種慈惠活動來濟助社會之弱勢族群。例:日常清寒救助、年節清寒救助、急難幫助、跳蚤市場、義賣會….等等。
2. 舉辦各種兒童、青少年夏令營、冬令營、義務課業輔導、生命教育課程….等活動,來引導兒童、青少年免入歧途。
3. 舉辦各種講座來匡正社會人心。例:親子教育講座、性別教育講座、美滿婚姻講座、職場成長講座、社區才藝教室….等課程,以匡正社會人心。
4. 舉辦各種宗教諮詢來消弭不當之宗教迷信。例:宗教與人生關係的剖析、迷信活動之剖析、迷信傷害輔導….等等。
5. 個人心理輔導….等等。
6. 拜訪、支持、關懷、協助緊急需要及家庭支持系統的建立。
7. 整合社會資源、建立資源轉介網絡。
四、結語
感謝上帝,將這些寶貝帶到我們當中,使用我們這些微小的人來服事這些孩童!主耶穌教導我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雖然對於沒有任何宗派、獨立開拓的福星教會而言,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但我們迫切禱告:求主親自預備各樣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感謝主,祂垂聽禱告了!在過去帶領更多有需要的孩童及家庭來到本堂,而我們也經歷了上帝的供應。也由衷感謝 貴單位的看重與實際支持,願上帝加倍祝福貴單位!
浸信會靈光堂
牧師:施智萍牧師
幹事:陳立文
牧師與年輕的幹事立文一起在卑南鄉太平村的部落中,從國小得孩童到國中都是們用心陪伴的對象,為了陪伴長者和經濟弱勢的孩童也與我們的專案緊緊的相扣,從國小國中課後陪讀班到急難救助金、食物包、旺得福俱樂部都和救助協會有很深的連結。
台東靈糧堂
1313牧者聚會:最高出席率
得獎牧者:台東靈糧堂蔡奇香牧師
得獎敘述:奇香牧師在1313牧者聚會中出席率達90%,也是在聚會中積極參與及分享。
協同會新生禮拜堂
教會簡介
中華基督教協同會新生禮拜堂自1955年夏天,由美籍宣教士吳立夫牧師夫婦負笈來花蓮開拓聖工以來,教會設立65年間神賜忠心到底的長者、熱心服事的肢體,得以同心合意、謙卑、互相扶持,這是神給本教會的特殊恩典,相信這種「新生愛 肢體情」的恩典是新生堂持續存在,並且得以成長、復興最主要的基石。
有祢真好
「夏牧師,平安!」眼前矗立一位身形魁梧,皤然髮白,不辭辛勞,臉上總是掛著和藹可親的笑意,使來到參加的每個人,如沐春風,倍感親切,他就是夏忠堅牧師,活力有勁,這是第一個印象。
"感謝主!有祢真好",在夏牧師兩個月乙次聚集的帶領下,讓牧者同工在主裡分享交通,是很美好的學習,也能夠調整修正服事的態度與方向,轉眼間一年了,透過福音協進會的研習和實務運作,使我們能在會友和需要的社區民眾看到教會的責任,能藉著生活的幫助把福音傳出去。回顧每次紮實的經卷研經裡,和心智圖的導引,使研經心得屢屢有驚喜收穫,而透過領導力影片的觀看,也常使我們能突破困境得著創新的意念,及牧會管理與領導諮商,使牧會的難處與需要得到關顧和引導,並一同在主裡同心禱告交託主,彼此代求,同在主裡受幫助,得益處。
在主裡互為肢體彼此服事,感謝芳瑜主任和梅子傳道,及花蓮港長老教會林維道牧師甘心樂意的擺上,及遠從豐濱、長濱,不拒路迢,都歡喜來到的牧者們,能在主裡彼此學習,彼此造就,有你真好!若有任何得著我要感謝主! 願將這份榮耀,與您分享! 我們仍將繼續往前行! 也祈盼牧者同工您加入學習生命的列車,一同駛向基督榮耀的大使命!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13》
南原教會
南原長老教會在1988年兩處原住民聚會所合併為一間教會,命名為「大灣聚會所」並歸屬於排灣中會。2000年更名為「南原教會」且升為支會;2010年升格為堂會,並舉辦盧玉香傳道封立牧師暨就任南原教會第一任牧師授職感恩禮拜。2012年開始積極籌畫購置永久會所,於2014年進行購堂簽約,2015年開始使用新堂聚會。
教會的特色是門徒培訓,內容有:總會教材、冠冕理財有道、親密之旅。2016年教會加入了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芥菜種轉化計畫,聚會模式由家庭禮拜轉為小組聚會,目前設有五個小組,除了參加小組長訓練,牧者也固定參與每兩個月一次的1313牧者聚會。
其次特色為多族群文化,教會目前有排灣族、布農族、漢族、阿美族、卑南族、太魯閣族及外省人等七個族群。如此多元的我們雖有不同的背景、觀點與特質,卻為南原教會帶來多元且豐富的敬拜方式。
中華循理會中庄教會
牧師:沈攸玲(2002年迄今)
地址:高雄市大寮區工商路146巷26、28號
電話:(07)7014714 E-mail:shenruth@yahoo.com.tw
一、緣起:
循理會年議會宣教部於民國七十九年(1900年)在介於城鄉之間的後庄村(縣市合一後為後庄里)鳳屏路上成立"後庄佈道所",前後有兩對牧者和神學生,2002年現任牧者—沈攸玲在神學院畢業一年後被總會派職到此負責開拓及所有牧養工作。
佈道所在這個偶像廟宇神壇到處林,居民們普遍為中下階層的農工地區,福音工作的推展極為不易,聚會人數和奉獻都不穩定,在最初六、七年間前後也經歷了好幾次的搬遷,後來逐漸往中庄村(現在的中庄里)搬遷,1997年左右搬至中庄社區的大樓,屋主是鳳屏長老教會的會友,一樓店面做為會堂,二樓做傳道人宿舍,直到那時教會才免於時常搬遷之苦,在2003年才正名為『中庄』佈道所。
2005年10月佈道所能自立自養,停止區會補助升格成為教會--『中庄教會』,同年因神的恩典,已很便宜的價格購得一間四樓半建坪超過150坪雙併透天建築成為新堂。
二、環境槪況:
1、地理環境
中庄屬大寮區,緊鄰鳳山,又在高雄市和屏東市必經的要塞。鄰近的後庄有火車站,附近有捷運站,交通便利,中、後庄以連通鳳山與屏東的鳳屏路相隔,近年來大樓、車庫別墅等新的住宅如雨後春筍般地興建起來。
2、人口結構
人口為高雄市第15多、大寮區最多的一個里,2019年4月有12,685人,佔全區人口的1/10 強,面積2.489平方公里,土地多屬農地及工業用地,故社區內有與多農田和工廠。
在地的年輕人有許多遷出到都市工作,也因地緣關係,地處大寮有工業區,又在高雄、鳳山和屏東的交界處,故有許多外來人口 , 但大多為藍領的中下階層,由於時代的變遷,在這兒也有許多原住民、外配和陸配,因著知識水準和環境使然,也產生不少單親家庭。
3、信仰概況
(1)民間信仰
大寮鄕一百年以上的公廟共7間,其中最古老的兩間都在中庄村。
『中庄廟朝中宮』--建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主祀玄天上帝。
『打鐵店龍鳳宮』--建於嘉慶元年(1796)主祀佛主。
大小神壇四處林立,多不勝數。
(2)基督教
『鳳屏長老教會』--成立於1968年,本來位於中庄後遷至後庄。
『中庄循理會』--成立於1990年,本來位於後庄歷經多次搬遷,落戶於中庄。
✽『社團法人飛揚福利服務協會--大寮照顧站』--成立於2014年。
✽『高雄榮美福音中心』--成立於2018年。
✽照顧站和福音中心,都以課後輔導為媒介,目前都租借和春技術學院的校舍做為場地。
4、文教及機構
(1)文教概況
一間小學(中庄國小)一間國中(中庄國中)、幼稚園、安親班四處林立、一間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中庄分館)
一間技術學院分校—已無學生(和春技術學院,p.s.以往都是在職學生,但因少子化近年來招生困難,此校區已不做教學用途,大都對外招租)。
(2)鄰近璣搆
慈惠醫院(精神專科醫院)、仁愛之家(為一間設備完善的老人安養中心,設有敬老所--可以自行照顧、養護中心--需醫療或他人照顧)、玫瑰園(長期精神病患安置),都在鄰近的後庄,三間機構為同一集團擁有。
三、教會概況
主日崇拜約40人。
以同質性分組—共有5組,
長青(1)迦勒小組、(2)多加小組
社青(3)弟兄小組、(4)姊妹小組
兒童(5)兒童主日學小組。
聚會時間~
○ 聚 會 時 間 表●
信 耶 穌 有 平 安 |
週日 |
會前禱告會 |
上午9:40 |
會眾 |
歡 迎 參 加 聚 會 |
主日崇拜 |
上午9:50 |
會眾 |
|||
迦勒小組 |
上午9:00 |
年長弟兄 |
|||
兒童主日學校 |
上午9:00 |
國小以下學童 |
|||
弟兄小組 |
主日崇拜後 |
弟兄 |
|||
姊妹小組 |
主日崇拜後 |
姊妹 |
|||
二~五 |
晨間禱告會 |
6:30~7:20 |
會眾 |
||
週三 |
守望禱告會 |
上午9:30 |
婦女 |
||
週四 |
多加小組 |
上午9:30 |
婦女 |
||
週五 |
復興禱告會 |
晚上7:30 |
會眾 |
錦屏長老教會
錦屏長老教會位於新竹尖石前山,建立在一塊大盤石上,她又稱為Hbun Lesan(泰雅爾語)意思指位於水源的匯集處,教會旁就是錦屏溪。主要族群為泰雅爾族,會友來比麟、天打那及小錦屏,相信此地是上帝給予的佳美之地。